一、关系型数据库简介
a)DML SQL语言是非过程的,一次查询中,可以输入多张表,但结果只是一张表。比如 select instructor.name from instructor where instructor.dept_name=’history’, 查询语句定义了要查找dept_name列为history的数据,并显示name列,执行后得到的是一张表,只有一个name列,每个符合dept_name=’history’筛选条件的数据作为一行。 b) DDL DDL可以定义表、约束、断言等,比如有如下创建表的语句: create table department( dept_name char(20), building char(15), budget numeric(12,2)); 创建了表department和它的列,并指定了各列的数据类型。DDL语句会同时更新数据字典。 c) 从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 SQL语句没有通用的图灵机那么强大,有很多计算是SQL无法做到的,比如接收用户输入、显示内容、网络通讯等,这些功能必须使用像c、c++等宿主(host)语言来实现,然后在程序中嵌入SQL语言来访问数据库。 从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有两种方式: 提供应用程序接口来传递DML、DDL,然后取回结果。比如c语言的ODBC、java的JDBC等;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DML预编译器,然后通过扩展宿主语言的语法来嵌入DML调用。二、数据库设计 需求分析阶段、概念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。 a)在概念设计阶段,要选择数据模型,将需求转化为schema,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对数据和数据关系进行描述。这个阶段要解决使用哪些(what)字段和怎样(how)组织这些字段的问题,前者是商业问题,后者才是计算机科学问题。 关于组织字段的的方式通常有两种,一种是使用E-R模型,一种是使用算法自动生成表。 这个阶段设计的schema需要满足对数据增删改查的要求, b) 实现阶段,包括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两步,逻辑设计将高度抽象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数据库实现,然后物理设计则解决文件的组织、存储结构等问题。 c) 不好的设计会造成信息的冗余以及缺乏表达某些信息的能力:比如这张表同时包含了教师(id,name,salary)和部门信息,history信息在两行中都有,修改history的budget时需要两行都修改;而如果我们想增加一个部门时,就会暴露出这个设计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,因为只有先增加一个教师才能增加部门。
三、数据存储和检索 对一个数据库系统来说,存储管理器和查询处理器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。 a) 存储管理器 数据存储在硬盘上,CPU的和内存的速度大于硬盘的读取速度,所以它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在硬盘与内存之间的转移,并负责将DML语句翻译成物理层的命令。即存储管理器负责数据的增删改查,它包含的模块或功能有: 权限及完整性管理器:负责检查完整性约束、控制用户访问权限; 事务管理器:用于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一致(正确)状态,以及保证并发事物无冲突地执行; 文件管理器:负责硬盘空间的分配并管理保存在硬盘上的数据结构; 缓存管理器:负责将数据从硬盘读取到内存,并决定将哪些数据缓存到内存。缓存管理器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部分,有了缓存管理器,数据库才能够处理比内存容积大得多的数据。 存储管理器所操作的文件类型有: 数据文件:数据库本身 数据字典:对schema的描述 索引:用于提高检索效率,索引维护了一系列指向特定数据的指针 b) 查询处理器 包含多个部分: DDL翻译器:翻译DDL指令并记录到数据字典 DML编译器:将DML语句编译成查询评估引擎能理解的低级指令。DML语句往往可以有不同的翻译,这些翻译的执行结果相同但性能不一,DML编译器也负责查询优化,选择性能最高的翻译方式。 查询评估引擎:执行由DML编译器生成的低级指令四、事务管理 a) 某些对数据的的操作常常会形成单一的逻辑工作单元,比如转账,从A账户扣款M元,然后给B账户增加M元,这两步操作必须要么都成功,要么都失败,这样的要求也称为原子性(atomicity);另外A、B账户的总和在操作事务前后保持不变,这称为一致性(consistency)。事务操作必须满足原子性和一致性,在操作过程中允许暂时地违背一致性(比如转账,A、B账户的增减需要过程)。 b) 一致性由开发人员来保证,而原子性由数据库自身来保证; 对于转账操作来说,开发人员需要合理地划分操作步骤,比如讲之分为从A账户转出和给B账户转入两步,如果将这两步划分为一个事务,则符合一致性,如果任何一步独立,则会违背一致性; c) 数据库的恢复管理器负(recovery manager)负责原子性,实际应用中,事务难免会失败,这时要屏蔽失败的事务对数据库的影响(回滚到失败前的状态failure recovery)。 并发控制器(concurrency-control manager),在遇到事务需要并发执行时,无法保存操作前的状态,这时由并发控制器通过控制事务间的交互来保证一致性。 恢复管理器和并发控制器组成了事务管理器。五、数据库结构(database architecture) 数据库的结构多种多样,比如有集中式(centralize)、服务端-客户端式、并行式(parallel)、分布式(distrubuted)等。 数据库的通用结构如图:六、数据库的普通用户和管理员
数据库的用户可以分为普通用户(user)和管理员(administrator) a)普通用户及对应的用户接口 依据用户期望的与数据库的交互方式可以进一步分为四类,对应有不同的用户接口 无经验的用户(naive user):使用事先写好的程序与数据库交互,用户接口通常为表单; 开发者:负责编写数据库交互界面; 熟练的用户(sophisticate):比如数据分析员,使用专业的分析软件或直接写SQL来与数据库交互; 专门的用户(specialized user),编写特殊的数据库应用的人员,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、知识库、专家系统、存储复杂数据结构(声音、图像)的系统等。 b)管理员(DBA) 通常DBA可以做的操作包括: 定义schema 定义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式 修改schema和数据的物理组织方式 访问权限控制 日常维护,比如定期备份、确保硬盘空间充足、监控数据库高效运行等 学习资料:Database System Concepts, by Abraham Silberschatz, Henry F.Korth, S.Sudarshan